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国内热点

这都可以?(王羲之《笔势论十二章》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读后感)学书感悟:读王羲之《笔势论启心章第二》所感

王羲之以“启心”为题,对书法学习者学习书写方法时的首要问题,即,自己如何写心,读者能否赏心这个问题作了详尽分析和解惑答疑,我的感悟整理如下:一.为什么作书须“先干研墨,凝神静虑”?为了“意在笔前,然后作字”。

二.为什么“作字若平直相似,状如算子,上下方整,前后齐平”就“不是书”?因为书法是作为个体的人对笔法、章法恒久习练,厚积薄发,带着作字个体情感情绪和对字的结体与意义的理解,瞬间出品的艺术,不是机器排版印制的印刷品。

三.楷书鼻祖钟繇为什么叱责弟子宋翼?因为宋翼曾书如算子,严师出高徒,他大声叱责宋翼后,宋翼三年不敢见这位严师,每日潜心修炼,一点一滴改正自己的不良作字习气四.点如“危峰之坠石”是什么姿态?快速,有力,方向与形态变化不定。

五.纵画如“万岁之枯藤”是什么形状?一株藤蔓,万年之久,必为枯藤,形状须极力表现其厚重沧桑感六.“虬龙之蜿蜒谓其妙”,鸾凤之徘徊言其勇”如何表現?前者表现行云流水般从容的牵丝映带自然和谐;后者表现呼应顾盼感。

七.“似惊雷掣电”“飞空妙密,顷刻浮沉,统摄铿锵,启发厥意”怎么体现?体现在行笔快时,大手笔,体现有强烈视觉效果的笔触八.“能使昏迷之辈渐觉称心”是什么标准?这一点我的理解是:作品书写者和看到作品的人,各自对作品的风格和气象都称心如意。

我认为这个标准既可以区分写字与书法,更是任何一幅书法作品追求的目标九.“能使博识之流显然开朗”是什么标准?博学的人多善思,善思可能带来两个结果,要么将所思之事复杂化,要么提炼出核心笔意思想和线条语言,观者对作者的用笔之意和趣味一目了然,心领神会。

后者是王羲之强调的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

欢迎朋友们关注留言分享观点!

TAG: sdf

相关推荐